
E-mail:lihyunlin2@gmail.com
授課領域:新聞史、媒介社會學、傳播理論
研究專長:傳播史、媒介社會學、比較傳播制度
學歷
西敏斯特大學傳播學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所碩士
學術期刊論文
- Lihyun Lin and Chun-Yi Lee (2017) When Business Met Politics: A Different Type of Media Captial in Taiwan, the Case of Want Want. China Perspective(2), 37-46
- 林麗雲(2016)。〈媒體改革路上的明燈——徐佳士老師〉,《新聞學研究》,127期:頁191-206。
- 林麗雲(2016)。〈太陽花運動中台大新聞所學生在《E論壇》的實踐〉,《傳播研究與實踐》,6(1):頁 251-269。MOST 101-2420-H-002 -010 -MY2。
- 林麗雲(2015)。〈台灣二次政黨輪替後電視公共化運動〉,《思與言》,已接受,編印中。
- 林麗雲(2013)。〈英國媒體併購管制之公共利益〉,《傳播研究與實踐》,3(2):87-112。
- 林麗雲(2013)。〈臺灣新聞產製典範之危機與轉機〉,《傳播研究與實踐》,3(1):23-27。
- 林麗雲(2012)。〈公共新聞業:在地實踐〉。《臺大新聞論壇》,11期(2012年2月),頁119-132。
- 林麗雲(2011)。〈英國電視置入行銷之管制:論辯與改變〉,《中華傳播學刊》,20期(2011年12月),頁45-63。
- 林麗雲(2011)。〈節制私人資本、護衛公共責任:南韓電視體制的演進〉,《新聞學研究》,107期(2011年4月):頁1-45。
- 張錦華與林麗雲(2011)。〈頭痛醫頭:政府宣導只要禁止置入和要求揭露就完備了嗎?──檢視《預算法》第六十二之一條增訂案〉。《臺大新聞論壇》,10期(2011年7月),頁87-105。
- 林麗雲(2008)。〈變遷與挑戰:解禁後的臺灣報業〉,《新聞學研究》,95期(2008年4月):頁183-212。
- 林麗雲(2008)。〈韓國的報業改革〉,《新聞學研究》,97期(2008年10月):頁257-282。
- 林麗雲(2006)。〈威權主義下臺灣電視資本的形成〉,《中華傳播學刊》,9期(2006年6月):頁71-112。
- 林麗雲與王靖婷(2006)。〈迷途而知返?紐西蘭的公共廣電與文化創意產業〉,《中華傳播學刊》,10期(2006年12月):頁155-192。
- 林麗雲(2005)。〈鼓浪前進,沖刷「劣岸」:臺灣無線電視改革運動(1988-2004)〉,《臺灣史料研究》,24期(2005年3月):頁175-195。
- 林麗雲(2005)。〈威權主義國家與電視:臺灣與南韓之比較〉,《新聞學研究》,85期(2005年10月):頁1-30。
- 林麗雲(2003)。〈坐而言,起而行:「無盟」的實踐〉,《台灣社會研究季刊》,50:145-169。
- 林麗雲(2002)。〈依附下的成長?台灣傳播研究典範的更迭興替〉,《中華傳播學刊》,1:103-137。
- 林麗雲(2001)。〈公共領域與公共媒體 -- 英國政經學者的反思及其對本地媒體改造的意涵〉,《當代》,164:68-87。
- 林麗雲(2000a)。〈為台灣傳播研究另闢蹊徑?傳播史研究與研究途徑〉,《新聞學研究》,63:239-256。
- 林麗雲(2000b)。〈台灣威權政體下「侍從報業」的矛盾與轉型:1949-1999〉,《台灣產業研究》,3:89-148。
- 林麗雲(2000c)。〈卻顧新聞所來徑,一片滄桑橫脆危 -- 台灣的新聞史研究之回顧與前瞻〉,《傳播文化》,8:177-211。
- 林麗雲(1999a)。〈國際電波頻道分配原則的峰迴路轉:「霸權危機」的分析觀點〉,《傳播文化》,7:101-134。
- 林麗雲(1999b)。〈Colin Sparks 其人其文:一個左派知識份子的深沉吶喊〉,《傳播文化》,7:239-256。
- 林麗雲(1999c)。〈一個英國傳播研究左派重鎮的崛起 -- CCIS的取向與課程〉,《傳播研究簡訊》,20:10-12。
學術專書與與專章
- Lihyun Lin (2017). Country Analysis, Reuters Institute Digital News Report 2017, 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 / Digital News Report 2016.
- 林麗雲(2013)。〈開放新聞學,開放資料:《衛報》開放資料之路〉 。林麗雲編《資料好神,敍說故事千百樣:資料新聞學開講》。台北:優質新聞學會。
- 林麗雲編(2013)。《資料好神,敍說故事千百樣:資料新聞學開講》。台北:優質新聞學學會。
- 林麗雲與賴守誠編(2013)。《農人筆耕地方繪聲》。台北:達觀出版社。
- 魏玓、林麗雲(2012)。〈三十年岐嶇路:我國公視的演進、困境與前進〉,收錄於劉昌德主編《豐盛中的匱乏:傳播政策的反思與重構》。頁1-30。臺北:巨流。台北:巨流。
- 王維菁、林麗雲與羅世宏(2012)。〈科技變遷下的新聞業政策〉,收錄於劉昌德主編《豐盛中的匱乏:傳播政策的反思與重構》。頁147-184。臺北:巨流。
- 林麗雲(2012)。〈台灣「公眾委製新聞」傳布之初探:以We report為例〉,收錄於胡元輝主編《公眾委製與調查報導:weReport開創台灣群眾資助新聞業》。頁27-45。臺北:優質新聞發展協會。
- Lihyun Lin (2011). Public Discourses on the Korean Wave in Taiwan. In Dal Yong Jin (Ed.).Global Media Convergence and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Emerging Social Patterns and Characteristics (pp.63-79). New York: Igi Global. ISBN10: 1609600371
- 林麗雲(2011)。〈公共性的追尋:媒體改革運動〉,收錄於林玉鵬主編。《媒體改革漫漫長路 : 紀錄與省思 : 1999-2009》,頁248-250。臺北:臺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 林麗雲(2009)。〈變遷與挑戰:解禁後的臺灣報業〉,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編),《臺灣傳媒再解構》,頁177-198。臺北:巨流。
- 林麗雲(2009)。〈為傳播研究另闢蹊徑?傳播史研究與研究途徑〉,魏玓、馮建三(編),《示威就是傳播》,頁7-26。臺北:台社。
- 林麗雲(2009)。〈在危機中求生機:臺灣的媒體改革論述(2008-9)〉,《2009出版年鑑》,頁45-55。臺北:行政院新聞局。
- 林麗雲(2008)。〈解禁解除二十年臺灣報業大事記〉,《關鍵力量的沉淪:回首報禁二十年》,頁147-154。臺北:卓越新聞基金會。
- 林麗雲(2007)。〈威權主義下臺灣電視資本結構的形成〉,《臺灣1950-1960年代的歷史省思學術討論會論文集》,頁445-472。臺北:國史館。
- 林麗雲(2004)。《台灣傳播研究史:學院內的傳播學知識生產》。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 林麗雲(2004)。〈傳播研究史:主要的途徑與圖象〉,翁秀琪(編)《台灣傳播學的想像》,頁25-84。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 林麗雲(2002)。〈台灣威權政體下「侍從報業」的矛盾與轉型:1949-1999〉,楊秀菁、薛化元與李福鐘(編)《新聞自由:戰後台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八)》,頁555-617。台北:國史館。
- 林麗雲(2002)。〈傳媒電訊通聲息〉,《台灣世紀回味:第三冊》,頁12-27。台北:遠流圖書公司。
- 林麗雲(2001)。〈卻顧新聞所來徑,一片滄桑橫脆危─台灣的新聞史研究之回顧與前瞻〉,郭良文(編)《2001傳播論文選集》,頁1-37。台北:中華傳播學會。
- 林麗雲(2001)。〈戰後初期民間報業論述的峰迴路轉:以《民報》為中心的討論〉,《傳播與環境研討會論文選集》,頁15-52。台北: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
- 林麗雲(2001)。〈「新聞自由」的矛盾:論其貢獻與侷限〉,《千禧傳播法制的回顧與前瞻》,頁7-26。台北:政大傳播學院研究暨發展中心。
- 林麗雲(2000)。〈為傳播研究另闢蹊徑?傳播史研究與研究途徑〉,林靜伶(編)《1999傳播論文選集》,頁1-36。台北:中華傳播學會。
- 林麗雲(2000)。〈媒體批評與傳播體制〉,陳光興(編)《文化研究在台灣》,頁373-374。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學術會議論文
- 林麗雲(2017)。〈數位匯流下電視制度的變革:台灣與韓國的比較〉,「2017台灣資訊社會研究學會年會暨論文研討會」。新竹:交通大學客家學院。2017台灣資訊社會研究學會年會暨論文研討會
- Lin, Lihyun (2017). New precariat or traditional activists? The struggle of young journalists in Taiwanese alternative media, presented at 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Conference, July 28-30, 2017, SungKongHoe University, Seoul.
- 林麗雲(2017)。〈本資重返?2009年以來台灣媒體集團的比較:以富邦及旺旺集團為例〉,「中華傳播學會2017學術研討會」。台北: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
- 張錦華與林麗雲(2016)。〈在大學開「中國大陸傳媒」課panel討論〉,「中華傳播學會2016學術研討會」。嘉義:中正大學傳播系。
- 林麗雲(2016)。〈太陽花運動中台大新聞所學生在《E論壇》的實踐〉,「新傳播、新主體與新公民社會國際研討會」,2015年 10月17日到18日,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
- 林麗雲(2015)。〈台灣早期公共電視概念的建構:從學院知識到政策論辯〉,「傳媒與台灣現代性國際研討會」,2015年 6月12日,台北世新大學舍我紀念館。
- 林麗雲(2014)。〈調節與放任:韓國與台灣1990年代開放有線電視的比較_〉,「MBC 放送未來放送論壇 臺灣 討論會」,2014年 12月15日,台北西華飯店。
- Lin, Lihyun. (2014). In the shadow of China: The emerging media capitals in Taiwa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Research, 15-19,July 2014.Hyderabad, India.
- Lin, Lihyun. (2014). Strengthening Public Television in a Transitional Context: The Taiwanese cas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Research,, 15-19,July 2014.Hyderabad, India.
- Lin, Lihyun. (2013). Forced to Shift between Pro-active and Defensive Line: the movement for public television in Taiwan, a political process theory approach. Paper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of the North American Taiwan Studies, June 21 to June 22, 2013,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 林麗雲(2013)。〈二次黨輪替後公視危機與媒體改革運動〉,「政治機會、身體自主與發展主義:晚進新興社會運動研討會」。澎湖:澎湖科技大學。2013年9月6-7日
- 林麗雲(2013)。〈主要國家原民台制度分析〉,「全球化下的原住民媒體發展與展望」國際研討會。會議地點:臺大法律學院霖澤館國際會議廳。2013年11月15日。
- 林麗雲(2012)。〈二次政黨輪替前後台灣電視公共化運動之攻與防:政治過程論之分析〉,「台灣社會學會2012學術研討會」。台中:東海大學社會學系
- 林麗雲(2012)。〈我國公共電視之困境與前進〉,「2012媒體公民會議」論文。2008年5月。臺北:輔仁大學傳播學院。
- Lin, Lihyun. (2012). Toward a Conceptual History of Public Television in Taiwa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Research,, July 15-19 in Durban, South Africa.
- 林麗雲(2012)。〈We report報告:來自參與者的觀察與反省〉,「中華傳播學會2012學術研討會」。台中:靜宜大學傳播系。
- 林麗雲(2012)。〈英國跨媒體管制與案例〉,「中華傳播學會2012學術研討會」。台中:靜宜大學傳播系。
- 林麗雲(2011)。〈英國電視置入行銷之管制:論辯與改變〉,「中華傳播學會2011學術研討會」。新竹:交通大學客家傳播學院。
- Lin, L. (2011). Transition of Research Paradigm in Taiwan’s Media Studies, Presented at IAMCR, 2011, Istanbul, Turkey
- Lin, L. (2010). -Authoritarian States and Television: Comparing Korea and Taiwan, A path-dependent approach. Presented at IAMCR, 2010, Braga, Portugal
- 林麗雲(2008)。〈報業 夕陽業 東山再起?〉,「報禁開放二十年學術研討會」。2008年1月9日。臺北:清華大學月涵堂。
- 林麗雲(2008)。〈脫繮之馬,良乎?野乎?報禁開放後的臺灣報業〉,「戰後臺灣媒體與轉型正義研討會」。2008年3月15日。臺北:中清華大學月涵堂。
- Lin, L. (2008). The development and decline of patron-client in Taiwa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AMCR 2008, Stockholm, Sweden.
- 林麗雲(2008)。〈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公共廣播電視法」?〉,「2008媒體公民會議」論文。2008年5月24日到25日。臺北:市長官邸藝文沙龍表演廳。
- 林麗雲(2008)。〈臺灣報業改革政策法制建言〉,「臺大對新政府的期許」論文。臺北:臺灣大學物理系大樓。
- 林麗雲(2007)。〈社會轉型中政治記者的生涯轉進與困境〉,「走過戒嚴路學術研討會」。2007年10月13到27日。臺北: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
- 林麗雲(2007)。〈橘逾淮而為枳?戰後初期「新聞自由」的翻譯〉,「自由的理解與實踐:民國時期的知識份子與報刊學術研討會」。2007年4月26到27日。香港:香港城市大學
- Lin, L.(2006). The Paradox of Korean Wave in Taiwan’, to be presented in “Cultural Space and Public Sphere in Asia,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March, 17-18, Seoul, South Korea.
- 林麗雲(2005)。〈威權主義國家與電視制度:臺灣與南韓比較〉,「中華傳播學會2005學術研討會」。2005年7月14到到16日。臺北:臺灣大學。(該年度學會優秀獎得獎論文)。
- 林麗雲與王靖婷(2005)。〈紐西蘭電視公共化下產製關係的轉變〉。「中正大學2005年第二屆數位傳播國際學術研討會」。2005年11月24到26日。嘉義: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
- 林麗雲(2005)。〈1960年代臺灣電視資本結構的形成〉,中華民國史專題第八屆討論會「臺灣1950-1960年代的歷史省思學術討論會」。2005年11月24到26日。臺北:國家圖書館。
- 林麗雲(2003)。〈傳播學術社群的媒體改革運動:「無盟」的生命史〉,「傳播研究與台灣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台北:木柵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 林麗雲(2001)。〈傳播研究史:台灣傳播研究典範的峰迴路轉〉,「二十一世紀傳播學門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台北:木柵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 林麗雲(2000)。〈卻顧新聞所來徑,一片滄桑橫脆危 -- 台灣的新聞史研究之回顧與前瞻〉,「中華傳播學會2000學術研討會」論文。台北:木柵世新大學世新會館。
- 林麗雲(2000)。〈戰後初期民間報業論述的峰迴路轉:以《民報》為中心的討論〉,「傳播與環境研討會」論文。台北:新莊輔仁大學濟時樓。
- 林麗雲(2000)。〈「新聞自由」的矛盾:論其貢獻與侷限〉,「傳播與法律系列研討會(八)」。台北:木柵政治大學公企中心國際會議廳。
- 林麗雲(1999)。〈為傳播研究另闢蹊徑?傳播史研究與研究途徑〉,「中華傳播學會1999學術研討會」。台北:新竹統一健康世界。
- 林麗雲(1999)。〈台灣威權政體下「侍從報業」的矛盾與轉型:1949-1999〉,「社會結構、語言機制與認同建構:大眾媒介如何編織美麗島事件並構塑民眾的族群與國家認同」研討會。台北:木柵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譯著
林麗雲等人譯(2005)。《問題媒體:二十一世紀美國傳播政治》頁225-268。台北:巨流。
其他著作
林麗雲(2007)。〈獨立媒體,分進合擊:南韓的經驗〉,《媒觀報告》,5:13-14。
林麗雲(2001)。〈新聞傳播史觀之初探〉,《傳播研究簡訊》,26:4-7。
林麗雲(1999c)。〈一個英國傳播研究左派重鎮的崛起 -- CCIS的取向與課程〉,《傳播研究簡訊》,20:10-12。
科技部(國科會)委託計畫
主持人
- 《「彼長我消,韓國與我國電視體制之演變,傳播政治經濟學取徑」專書寫作計畫》。105-2410-H-002-125-MY2
- 《台灣國家機器、媒體財團、公民社會之拉鋸:2009年旺中案以來的歷史考察》。102-2410-H-002-114-MY2
- 《召喚媒體公民:台灣媒體公共化運動的轉進》。 101-2420-H-002 -010 -MY2
- 《小地方--台灣社區新聞網典藏計畫台灣》。 NSC 100-2631-H-002 -032 –
- 《台灣公共電視的概念史:從學院知識到社會實踐》。 99-2410-H-002-166-MY2
- 《公共廣電與文化產業:英紐韓之跨國比較及其對台灣的啟示》。96-2412-H-002-017-MY3
- 《新自由主義下的電視政策的取徑:臺灣與南韓的比較》。95- 2412- H-002- 019
- 《尋找媒體改革的社會力:臺灣與南韓的比較,1983-2004》。NSC94-2412-H-030-003-
- 《臺灣與南韓電視史之比較》。 NSC93-2412-H-030-001-
- 《報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戰後初期臺灣報業精英群像》。國科會委託研究案。(NSC90-2412-H-030-005-)。
- 《二次世界大戰後初期曇花一現的台灣民間報紙:其孕育、怒放與迅速淍謝》。國科會委託研究案。(NSC89-2412-H-030-12-)。
共同/協同主持人
- 《建置新聞倫理與勞動權資料庫》。(主持人政大新聞系劉昌德教授)
- 《台灣傳播學回顧與展望》。(主持人政大新聞系翁秀琪教授)
- 《新聞報導如何再現事實?語言層面的探討 -- 社會結構、語言機制與認同建構,大眾媒介如何「編織」美麗島事件並構塑民眾的族群與國家認同》。主持人政大新聞系翁秀琪教授)。
其他機構委託研究
- Reuters Institute Digital News Report, 2017. Reuters Institute委託案。
- 《我國電視節目從事商業置入及贊助之調查、規範及政策研究報告》。主持人:政大新聞系馮建三教授。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委託案。2016 年
- 《資訊社會之傳播政策分析》。主持人:政大新聞系陳百齡教授。研考會委託案。
- 《臺灣資深記者生命史研究》。主持人台大新聞所張錦華教授。元智基金會委託
- 《政府訊息於電視節目呈現之型態及案例研究》。主持人台大新聞所張錦華教授。NCC委託計畫
校外榮譽一覽
第32屆曾虛白新聞獎新聞學術獎,代表作:《台灣傳播研究史:學院內的傳播學知識生產》(2006)
「中華傳播學會」年度研討會傑出論文獎,代表作:〈威權主義國家與電視制度:台灣與南韓比較〉。(2005)
國科會甲種獎勵,代表作〈台灣威權政體下「侍從報業」的矛盾與轉型:1949-1999〉。(2000)
「中華傳播學會」年度研討會傑出論文獎,代表作:〈為台灣傳播研究另闢蹊徑?:傳播史研究與研究途徑〉。(1999)
國科會甲種獎勵,代表作〈為台灣傳播研究另闢蹊徑?:傳播史研究與研究途徑〉。(1999)
國科會研究甲種獎勵,代表作:The Transformation of Press-State Relationship in Taiwan 1945-1995。(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