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德 兼任助理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
授課領域:採訪寫作二
學經歷
甫上任公視新聞部經理的李志德,在21年的媒體生涯中,曾分別在聯合報、蘋果日報、美國的自由亞洲電台及端傳媒任職過,豐富的實務經驗也讓學生期待接下來與李志德的互動。
對李志德來說,高中的國文老師朱賜麟是他新聞啟蒙的關鍵。當時正好是台灣社會動盪不安的年代,時常有許多社會運動爆發。李志德印象最深的便是1988年的520農民運動,他形容:「你在上學的途中,你看到路上就是滿目瘡痍,電話亭被打破,前一天鎮壓的痕跡都還在路上,當你要走過這樣的路去上學的時候,再怎麼樣無感的人你都會覺得這個時代在改變,更何況高中生是非常易感的。」而在中國時報擔任編輯的朱賜麟,也時常在課堂上和他們討論他對時事的看法,這些對談也在李志德心中種下了日後成為新聞工作者的種子。
1996年,畢業於台大中文系的李志德第一份工作,便是到聯合報擔任編輯。他認為:「如果你一輩子都當記者,那你的工作其實就是從採訪到寫稿,但是你做編輯的話,你會比較完整地接觸到這個新聞被怎麼樣的包裝和加工。」且編輯的經驗,也讓他在日後擔任記者時,更清楚有哪一些編輯工具能協助讓報導更豐富。
在擔任編輯的四年間,李志德同時也在淡江大學就讀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畢業後,他便順著學術專業先後擔任了聯合報政治組記者、蘋果日報大陸中心記者。
在蘋果日報的日子對李志德而言,最重要的便是中國新聞處理的訓練,除了要編譯外電,試圖更精緻的組合、改寫之外,便是到國外出差採訪。因為蘋果日報立場的特殊性,使得旗下記者無法參與兩岸重要的政治場合,如何在完全陌生,甚至在一個受到限制的環境裡面得到新聞,然後怎麼保護消息來源,最後生成報導,便是李志德當時所面臨到的挑戰困境,他也認為:「如果你的志向是作為一個全方位的,或者是可以到各個地區去採訪的記者的話,那這種操練都是不可少的。」
李志德也曾到美國的自由亞洲電台任職,儘管旁人可能會認為這種國家電台所做的事情不過就是宣傳,但他卻認為在自由亞洲電台和端傳媒工作,限制其實是最小的,「或者我這樣講就是幾乎沒有限制,對於採訪對於寫作。」他說道。
到了2015年李志德轉換跑道至新媒體端傳媒,提到和中國、香港的同事工作的情況,他認為就像是不同環境出來的這個新聞工作者們,各自帶著不同的工作習慣跟傳統到端傳媒來,然後相互碰撞,甚至是台灣向別人學習更多一些。
對於擔任駐所記者一職,李志德開玩笑地表示他並沒有能夠讓大家吃了就保證身強體壯的東西,但他說:「就邊走邊看吧,當然老師的授課上面我可以提供一些幫忙,然後同學如果有什麼樣的特別的問題,個別的指導或是團體指導我可以提供一些,主要還是看同學有什麼需求和所長的安排。」
李志德也鼓勵新聞所的同學,雖然現在的媒體環境不好,卻「是不幸也是幸運」。不幸的原因是媒體產業舊有的產業秩序、商業模式已經毀壞,而且至今看不到重建的可能性跟路徑,會需要不斷地承受這個職業所帶來的不安全感。但幸運的是,以前的限制都不見了,這時候想要做新聞能有無限多個可能性,因為表現的手法是跟著技術在進步的。
文/鄭宇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