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The Graduate Institute of Journalism, NTU

Journalists in Residence

Art editor Img

甫上任公視新聞部經理的李志德,在21年的媒體生涯中,曾分別在聯合報、蘋果日報、美國的自由亞洲電台及端傳媒任職過,豐富的實務經驗也讓學生期待接下來與李志德的互動。

對李志德來說,高中的國文老師朱賜麟是他新聞啟蒙的關鍵。當時正好是台灣社會動盪不安的年代,時常有許多社會運動爆發。李志德印象最深的便是1988年的520農民運動,他形容:「你在上學的途中,你看到路上就是滿目瘡痍,電話亭被打破,前一天鎮壓的痕跡都還在路上,當你要走過這樣的路去上學的時候,再怎麼樣無感的人你都會覺得這個時代在改變,更何況高中生是非常易感的。」而在中國時報擔任編輯的朱賜麟,也時常在課堂上和他們討論他對時事的看法,這些對談也在李志德心中種下了日後成為新聞工作者的種子。

1996年,畢業於台大中文系的李志德第一份工作,便是到聯合報擔任編輯。他認為:「如果你一輩子都當記者,那你的工作其實就是從採訪到寫稿,但是你做編輯的話,你會比較完整地接觸到這個新聞被怎麼樣的包裝和加工。」且編輯的經驗,也讓他在日後擔任記者時,更清楚有哪一些編輯工具能協助讓報導更豐富。

在擔任編輯的四年間,李志德同時也在淡江大學就讀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畢業後,他便順著學術專業先後擔任了聯合報政治組記者、蘋果日報大陸中心記者。

在蘋果日報的日子對李志德而言,最重要的便是中國新聞處理的訓練,除了要編譯外電,試圖更精緻的組合、改寫之外,便是到國外出差採訪。因為蘋果日報立場的特殊性,使得旗下記者無法參與兩岸重要的政治場合,如何在完全陌生,甚至在一個受到限制的環境裡面得到新聞,然後怎麼保護消息來源,最後生成報導,便是李志德當時所面臨到的挑戰困境,他也認為:「如果你的志向是作為一個全方位的,或者是可以到各個地區去採訪的記者的話,那這種操練都是不可少的。」

李志德也曾到美國的自由亞洲電台任職,儘管旁人可能會認為這種國家電台所做的事情不過就是宣傳,但他卻認為在自由亞洲電台和端傳媒工作,限制其實是最小的,「或者我這樣講就是幾乎沒有限制,對於採訪對於寫作。」他說道。

到了2015年李志德轉換跑道至新媒體端傳媒,提到和中國、香港的同事工作的情況,他認為就像是不同環境出來的這個新聞工作者們,各自帶著不同的工作習慣跟傳統到端傳媒來,然後相互碰撞,甚至是台灣向別人學習更多一些。

對於擔任駐所記者一職,李志德開玩笑地表示他並沒有能夠讓大家吃了就保證身強體壯的東西,但他說:「就邊走邊看吧,當然老師的授課上面我可以提供一些幫忙,然後同學如果有什麼樣的特別的問題,個別的指導或是團體指導我可以提供一些,主要還是看同學有什麼需求和所長的安排。」

李志德也鼓勵新聞所的同學,雖然現在的媒體環境不好,卻「是不幸也是幸運」。不幸的原因是媒體產業舊有的產業秩序、商業模式已經毀壞,而且至今看不到重建的可能性跟路徑,會需要不斷地承受這個職業所帶來的不安全感。但幸運的是,以前的限制都不見了,這時候想要做新聞能有無限多個可能性,因為表現的手法是跟著技術在進步的。

文/鄭宇茹

Art editor Img

董谷音多次獲得「新聞設計協會」(Society of News Design) 設計獎項,並曾在該比賽中獲得華文報紙的第一面銀牌獎。
曾任職中國時報、自由時報,現任職聯合報新媒體中心視覺設計組總監。
 
工作之餘,從事動保運動多年,從早年的愛貓愛狗,擴大到關注經濟動物的福祉。

Art editor Img

Archie Tse 為紐約時報新聞圖表資深編輯。他曾經多次贏得「新聞設計協會」(Society of News Design)、國際首席資訊圖表比賽 Malofiej 等設計獎項。在 2012 的 Malofiej 會議中,他更被票選為二十年來,前五名最具影響力的圖表藝術工作者。

2003年12月, Archie Tse 是第一個前往伊拉克的圖表記者,同時也是唯一在現場報導擄獲海珊的圖表工作者。2006年他在黎巴嫩以圖表報導以色列與真主黨之間的鬥爭;2005年時,他則在加薩走廊,以圖表報導以色列撤退的新聞。

在他任職紐約時報的17年,紐約時報的圖表部門在解釋性圖表與資訊視覺化方面,已經足以扮演領導性的聲音。紐約時報圖表部門於2009年在華盛頓獲頒「國家設計獎」(National Design Award)。為了讓這項專業持續成長,Archie 在波音特新聞學院(Poynter Institute)多次主持為期一週的資訊圖表討論會。

在 Archie 擔任記者之前,他曾是一名花式溜冰者,並和他的妹妹 Ginger 一同參加雙人比賽。倆人還獲得1984年美國青少年雙人溜冰比賽冠軍,並且代表美國參加三個世界青年錦標賽。

Art editor Img

1980年起,開始以相機記錄台灣自然人文風貌,以及環境田野調查工作。1987年,進入平面媒體擔任攝影記者,主跑政經、社會議題。1993年,轉換電子媒體領域,企劃拍攝製作台灣的自然生態環境,以及中國風土民情節目。1998年,應聘公共電視新聞部,分別擔任新聞專題節目之企劃、製作、採訪、攝影、編導,以及社會組召集人與編採組長、採訪組副組長等行政工作。曾先後參與『我們的島』環境新聞雜誌之「再見海洋系列」,『公視新聞深度報導』節目之海洋與海岸、山林保育、環境公害等新聞專題。2007年至2009間,分別前往北極圈、南極洲、喜馬拉雅山脈,拍攝冰川消融與記錄氣候變遷下的環境議題。目前擔任公共電視新聞部「紀錄觀點」節目之環境議題紀錄片製作人。

另外,自1993年至2006年,持續十二年,每個月同時於政經、生態類雜誌開闢專欄,前後已累積了二十幾萬張環境記錄圖像、四百多篇專題深入報導,與三本著作專書,以及約二十萬字有關台灣田野調查文字檔案。而電子媒體的作品,則包含人文紀實節目、環境新聞深度報導、紀錄片等。

自1997年起,曾先後獲得與入圍國內外百餘個重要獎項,包括電視金鐘獎【攝影獎】、【非戲劇類導演\導播獎】、【台灣永續報導攝影首獎】、NPO媒體報導獎-【電視報導首獎】、台北電影節【紀錄片首獎】、【韓國綠色影展】、美國【CINE金鷹獎】、美國蒙大拿國際野生動物影展IWFF:【最佳電視節目獎】與【最佳觀點獎】等兩項大獎與九項優異獎,以及美國紐約電視展-銀獎、美國休士頓影展-白金獎等等。

 

現任


公共電視新聞部-製作人(2002-)

 

經歷


財訊雜誌-攝影記者、特約專欄作者(1987-2006)
公共電視籌備委員會委製節目「奇妙的昆蟲」、「瀛海水晶宫」攝影編導(1993-1994)
中視委製節目「大陸尋奇」特約攝影編導(1994-1998)
公共電視新聞部-企劃製作、編導、記者、召集人、編採組長、採訪組副組長(1998-2002)

Art editor Img

畢業於政大新聞研究所,投入新聞工作多年,採訪經驗豐富。她能掌握當代重要的社會問題,報導著重公益、社會議題(包括性別、移民、社區等),故事動人,敘述細緻,不刻意賣弄煽情,引發社會回響。自1998年以來,她得到重要新聞獎項,受到新聞實務與學術界的肯定。在2009年即得到三個重要的獎項(包括卓越新聞獎、社會光明面新聞獎平面媒體報導類、第十三屆兩岸新聞報導獎等),表現極為卓越。

 

得獎紀錄與代表作


1998年
•傑出新聞人員研究獎:〈神蹟還是神棍〉  

2001年
• 吳舜文新聞獎:
   新聞採訪報導獎:〈總統大選「深入現場」專題報導〉
 
2004年
• 兩岸關係暨大陸新聞報導獎:
   報紙報導獎:〈走進垂死村落:直擊河南愛滋村〉系列報導
• 卓越新聞獎
   採訪報導獎:〈南洋新婦過台灣〉系列報導
• 競報NGO媒體報導獎
   平面媒體新聞報導獎佳作:〈在重建區種下希望〉
 
2006年
• 吳舜文新聞獎:
   文化專題報導獎:〈家變與職變─台灣社會文化變貌的切片觀察〉
 
2007年
• 國際扶輪公益新聞獎金輪獎平面媒體類報導類
   新聞採訪報導獎:〈台灣希望地圖〉
• 社會光明面新聞獎
   平面新聞報導類報紙部分:〈台灣希望地圖〉
 
2009年 
• 社會光明面新聞獎平面媒體報導類
   平面新聞報紙報導獎:〈台灣會更好,如果…〉
• 平面新聞報紙報導獎:〈迢迢長照路〉
• 第十三屆兩岸新聞報導獎
   報紙新聞報導獎優勝:〈一九四九一甲子—裂變與重生〉
• 第八屆卓越新聞獎
   平面媒體類專題新聞獎:〈迢迢長照路系列專題報導〉

 

重要著書


梁玉芳(1998)。記得月亮活下來。台北:勵馨(獲得 伊蓮諾‧羅斯福婦女人權報導獎)
梁玉芳(2000)。愛,補人間殘缺:羅慧夫台灣行醫四十年。台北:天下文化
汪士淳,梁玉芳,劉在武,王超群(2000)。第一時間。台北:天下文化
梁玉芳(2002)。美麗相伴-健康生活046。台北:天下文化
梁玉芳(2003)。我現在要出診。台北:天下文化

Art editor Img

中正大學專任副教授,自1981年從事新聞工作迄今,已超過25個年頭,曾擔任聯合報記者、自立報系總編輯、民視新聞部經理、自立晚報社長與台灣電視公司總經理,是一位資歷相當完整的新聞工作者。經常於報端發表關於媒體的評論與時評。 

 

出版作品


《媒體與改造》,商周出版,2007-11-09 出版
《堅持》,未來書城 ,2003-08-22 出版   

Art editor Img

一九六六年生,台大社會系畢業,曾任「台大法言」及「傳真報」等多份刊物總編輯、台大學代大會首任議長。

曾任自由時報政治組記者、市政組組長、中國時報撰述委員、主筆、政治組副主任、主任;現任中國時報副總編輯兼採訪中心副主任兼調查採訪室主任,民間司改會監事。

一九九四年起投入媒體改革運動,曾任台灣新聞記者協會第一屆會長、「目擊者」雙月刊總編輯、媒體改造學社執委、公共電視新聞諮詢委員。

二00五年接連獲得曾虛白新聞獎(新聞評論獎)、吳舜文新聞獎(深度報導獎)、卓越新聞獎(新聞採訪獎);二00六年擔任台大新聞研究所「傑出記者駐所講座」,現任台大新聞研究所兼任專業教師。

著有「學運世代─眾聲喧嘩的十年」(時報)、「媒體突圍─二00五年新聞獎大滿貫的故事」(商周)、策劃「黑夜中尋找星星─走過戒嚴的資深記者生命史」(時報)等書。

 

相關連結


個人部落格「鴕鳥手記」:http://blog.chinatimes.com/tur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