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新聞所今(30)日舉辦「電視媒體制度」論壇,從產業結構、內容品質與政策規劃三面向切入,探討商業電視與公共電視的發展。會中邀集產、官、學界代表,指出電視新聞的市場產業變化以及提供活水的建議,新任公視董事長胡元輝並提出公共媒體的挑戰與未來規劃。
記者/黃立安
點此往Medium閱讀
本次論壇邀請台大社科院副院長古允文開幕致詞,新聞所也正式宣佈中嘉捐助案,未來3年將捐助台大新聞所750萬元,鼓勵師生進行國際研究、學習及交流,以充實新聞傳播教育與人才培育,並由中嘉數位董事長郭冠群頒獎給獲獎學生劉宜庭、劉聿庭。
特別的是,論壇正逢台大教授張錦華正式退休之際,她於專題演講中分享一位批判學者的改革參與和社會實踐。張錦華自台大新聞所創所第二年加入,伴隨新聞所發展,出版台灣第一本批判傳播理論專書,並帶領反新聞置入行銷、反媒體壟斷等重大媒改行動。她也透過自身經歷勉勵大家,「追求真理、分享價值、無畏行動」。
洪貞玲與衛星電視公會秘書長陳依玫等三位與談人,首先以「電視新聞的競爭與提昇」為題,針對市場競爭、數位轉型,以及電視新聞的產製、內容與行銷等進行討論。陳依玫從自律機制、產業結構、法律政策等三面向進行分享,她認為在現今資訊破碎化的時代下,自律機制更顯珍貴,呼籲媒體應自律先行,並強調過程應不斷思辨跟溝通,才能呼應台灣的民主成果 。
郭冠群則從商業模式分析,強調廣告仍是電視的重要收入來源。他指出,近幾年串流平台興起,使得有線電視面臨產業結構變化。郭冠群認為,應把更多優質的企業帶進電視媒體產業,且產業間應共同合作,找尋合宜的模式,因應潮流趨勢。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王維菁則從對法規制度角度分析,她表示,過去因法規限制及產業監理擘劃的問題,導致台灣電視新聞呈現低成本競爭市場。對此,她認為,NCC作為電視新聞產業主管機關,對維護媒體產業市場秩序有無可迴避的責任,並建議NCC應定期提出電視新聞市場結構的分析報告、合適落實退場機制等,盡力建構適當的市場結構管制模式。
接著,「公共媒體的匍匐與前進 」的專題討論,張錦華與胡元輝等三位與談人探討公視在董事會剛完成改組之際,如何記取過去經驗、展望未來。胡元輝先從公廣集團組建談起,指出台灣的政治力量嚴重缺乏對公共媒體的體認,因此他以歐洲、美國公廣媒體案例分享,指出公共服務媒體應是公正資訊與多元政治觀點的重要來源,他期望未來公共媒體應深耕國人日常、贏得國民認同,並推動國際發展。
此外,胡元輝也聚焦華視與Taiwan Plus的挑戰,他指出,「目前華視存於公共化與商業化間的模糊地帶,因此需要政府經費挹注與企業經營的改造。同時,台灣社會應更加重視媒體的國際傳播,才有可能突破現行Taiwan Plus面臨到的挑戰」。
世代文化創業群執行長周奕成曾參與公視法立法起草,他以公廣發展歷史分析,指出1920年代公廣體系發展後,至今已逾百年,2020年代是重要的轉淚點,包括和平、自由等面向均會受到挑戰。但他認為,未來30年間,台灣的公共媒體將扮演關鍵角色,協助推升台灣的國際地位。周奕成建議,現在是公視的新起點,公視董事會應提出長期的營運計畫書,多與社會大眾對話。他認為,公視應作為人才培育的平台,培養與國際接軌的意見領袖。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委員林麗雲以自身參與路透數位新聞調查的經驗進行分享,她表示,「台灣媒體面臨新聞信任度危機,且公共電視面臨使用度低、信任度高的弔詭情況」。因此她以英國為例,分析兩國間觀眾媒體使用的差異,同時指出台灣人對境外社群平台依賴度高的現象。她建議,未來公共媒體應建立事實查核、製播準則,並企劃社會議題,同時強化華視等公共頻道,成立公共數位平台,以此建立受民眾信任且使用度高的公共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