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

活動資訊

【紀錄】新聞所學生分享出國交換經驗 建議善用校內獎助資源 依據自身需求與興趣選擇校系

在臺大新聞所學生會主辦的出國交換分享會中,三位同學分享至日本、德國及比利時交換的申請經驗。她們認為,出國有助於拓展視野、豐富文化體驗,也建議有意申請者從環境、課程與制度考量校系,並依據需求規劃學習進度。

記者/劉騏瑋

點此往Medium閱讀

圖1:近30位同學於線上參與本活動,了解交換申請的各項細節。

臺大新聞所學生會於9月12日晚間舉行出國交換經驗分享活動,共吸引近30位同學線上參與。新聞所碩三的林綺薇、吳玲臻、吳穗𦻱透露成功申請的經驗以及各式出國注意事項,包含選擇校系、學習規劃及申請流程等。由於出國費用昂貴,三位同學皆得到校方及新聞所提供的獎助金挹注,減輕生活負擔,因此她們也提醒有意申請者可善用多元的獎學金資源。

選系最重要,放膽嘗試原文課程

臺大的交換學習資源,分布在校級、院級甚至是各科系層級,琳瑯滿目的校系名單該如何選擇?每個同學的考量與策略不同。目前在日本神戶大學交換的林綺薇表示,相較於院級交換,校級最大的好處是可以擁有較多科系選擇。至德國漢堡大學交換的吳玲臻採取雙軌並行的申請方式,在校級以德語組管道申請德國大學,在院級則以一般組身分申請其他歐洲學校,提高自己錄取的機會。已經完成交換學習回台的吳穗𦻱則表示,她是透過社科院院級交換管道申請,主要是認定院級提供的交換學校根特大學社科院是她出國的首選。

林綺薇認為,「選系」是申請過程中最重要的事。雖然交換系所不一定要跟原科系相同,「還是盡量要選與原科系相關的系所,否則就算在臺大甄選通過,若選不到能修的課,還是有可能會被對方拒絕。」此外,若想在日本修習新聞學相關課程,須留意部分課程內容偏向傳播科技技術領域。

如何考量交換學校的語言要求?赴日的林綺薇以日檢N2的語言能力參加甄選。她指出,雖然多數日本大學有英語授課課程,但同儕也相對會是交換生居多。她建議,會日文的同學不妨嘗試選擇日語授課的班級,才能更直接地融入當地的學習環境。

許多同學好奇,若在研究所期間出國交換,論文寫作期程該如何規劃?碩三上學期出國交換的林綺薇分享她的時間安排:碩二時將專題報導與論文口試完成,回國後便能直接畢業,沒有後顧之憂。同樣在碩三出國的吳玲臻說,由於早已修完必修學分,在國外選課時可以更自由,減少學分認證的不確定因素。

圖2:林綺薇分享課業與交換的時程規劃,詳細列出碩二至碩三出國前各個重要時間點。

履歷中展現熱情,選校系思考自身需求

吳玲臻坦言,在決定甄選前曾面臨內心掙扎,「碩士階段會想趕快完成論文,然後順利畢業並就業,但在申請過程中也發現選擇在這個階段交換的人其實並不少,」她認為只要思考清楚時間成本與生活安排,便可以勇敢嘗試,「它(交換)就是一個生活體驗。」她建議,出國前最好能先確立研究方向,也須與指導教授商量好日後討論的形式。

關於履歷表,吳玲臻建議可以凸顯自身的好奇心與熱情,動機也需盡量扣合申請學校或該國特色,「像我自己對國際新聞、政治傳播有興趣,也很想了解德國等歐洲國家右翼崛起的現象,這部分就可以放進履歷內。」她也提及校內豐富的獎學金申請資源,如台大新聞所的中嘉國際交流獎助計畫,以及堉璘台大人才培育計畫等管道。

圖3:吳玲臻分享自己準備備審資料的心法,認為應從中強調自身「適合代表學校進行國際交流」的特質。

至於如何選擇交換校系,吳玲臻認為要先思考自身需求。除了地理位置、語言、生活環境與交通外,也要考量語言。若缺乏當地語言基礎者,要特別留意該校英語課程是否足夠,以達到最低學分的要求。形容自己是「命定般地」喜歡上漢堡這座城市,她表示最重要的是對當地產生好感,進而一步步加深自己與異國之間的連結。

深入了解校系特色,旅途中看見不同文化風景

相較另外兩位同學,吳穗雯選擇在碩二時至比利時根特大學交換一年,目前已回臺繼續修課及撰寫論文。她建議,選擇學校時除了可以衡量自己能實際運用到哪些學校資源,也可以從校方網站資訊的豐富度、英語授課的數量來參考該校的交換生計畫是否規劃完善。

比利時位於歐洲中西部,不論到歐洲哪一國都非常方便。在這趟旅程中,吳穗雯走訪10個國家、35座城市,並交到來自不同國家的朋友。她認為,「透過到其他國家旅遊的機會,可以從中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與特質,是種難能可貴的體驗。」

圖4:吳穗雯分享出國交換的學習心得與旅遊體驗,不只從中拓展視野,也嘗試許多新事物。

關於其他交換前的準備,吳穗雯也提及當地的「根特臺生會」組織,協助臺生初來乍到時的安置,讓她感到非常暖心。此外,由於國外隱形眼鏡購買程序複雜,也沒有大同電鍋的販售通路,因此這兩樣物品是這次交換她認為最值得攜帶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