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

活動資訊

【紀錄】德國學者 Jeanette Hofmann 談數位治理 應對平台問責並善加處理不法內容

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政治學者 Jeanette Hofmann 於 3 月 15 日蒞臨臺大社科院演講,分享歐盟數位治理現狀。她指出,歐盟透過《數位市場法(Digital Market Act)》、《數位服務法(Digital Service Act)》等規範,對具有守門地位的大型平台課責,並因應假訊息等不當內容,以維護市場競爭及守護民主。針對臺灣去年數位立法產生的爭議,Hofmann 強調,要求平台問責及資訊透明是好事,除了立法管制假訊息之外,主流媒體制定行為準則、確保新聞品質及記者事實查證能力,是可行的解決方案。

 

記者/林思皓

點此往Medium閱讀 

 

Art editor Img
德國學者 Jeanette Hofmann 蒞臨社科院演講,向師生分享歐盟數位治理的現況。(臺大臺灣歐盟中心提供)

Hofmann 是德國紅堡德網路與社會研究所(The Humboldt Institute for Internet and Society)創所執行長,專長歐盟數位治理、德國數位法制以及網路與民主的關係,亦積極參與歐盟立法諮詢及公民社會活動。本次演講係由臺大臺灣歐盟中心及臺大新聞所共同主辦,吸引臺大、政大在內的師生十餘人參與。臺大新聞所所長洪貞玲、臺大臺灣歐盟中心執行長鄭家慶擔任主持人,就臺灣近來因應不實訊息的做法以及去年啟動的《數位中介服務法》立法等議題,與 Hofmann 進行交流。

 

Hofmann 整理歐盟數位法制,目前共有十五項法案之多(註)。法案重點為維持數位市場競爭、防範數位科技侵害民主、確保國家安全。如《數位市場法》將具市場控制力量的平台,界定為「特定守門人(designated gatekeeper)」,規範其行為義務;《數位服務法》更進一步區分不同規模平台的責任,要求平台提高透明度,並提出不當內容的因應機制。

 

Hofmann 指出,因應不實訊息的兩難在於,政府依賴平台進行資料分析,並下架不法內容,而平台認為他們無法辨識及決定不實訊息。不實訊息與惡意操控訊息的區別,確實有其難度。但平台問責是好事,應課予更多的透明性,好好地處理不法內容。

 

Hofmann 來臺一個月,訪談多位本地學者專家,也針對本地脈絡提出解方。「很多人跟我說,問題可能不是不實資訊本身,而是整個媒體的環境讓不實資訊壯大。我們需要一個除了規管不實資訊以外的解方。」Hofmann 認為,當一個社會有好的公共論述時,就不會被不實資訊擊倒,所以她建議媒體應該要教育記者,改善勞動條件、制定行為準則,並做好事實查核的訓練。

 

另外,她也觀察到,臺灣人似乎不太關心國內外重要時事,也缺乏讓社會普遍覺得有公信力的報章媒體。她表示,現在的社會需要創新的新聞媒體,在內容上可以是以調查報導為主,在營運上可以用基金會或訂閱制等方式,用新型態的媒體來改善整個社會的資訊傳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