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曾原信
上個月底,這些報導被集結成新書發行,臺大新聞所學生會有幸邀請記者張子午前來演講,談精神疾病與精神患者,也談新聞記者在報導時的定位和角色。邀請您一同聆聽與交流。
他走進小燈泡媽媽家中,與受害者家屬對談。他專訪林奕含,聆聽精神患者的主體聲音。他也走進法庭,花半年追蹤牙科刺傷案,將司法、精神醫學、受害者與加害者四方的艱難對話,呈現給讀者。最後,他從龍發堂事件,以歷史和制度的宏觀視角,談精神疾病在臺灣社會的發展與現況。
2016年小燈泡事件,2017年林奕含事件,2018年龍發堂解散、思覺失調症男子衝入牙科刺傷三人。四個事件有個共同點,就是當事人與「精神疾病」的關聯,也因此事件引發大量評論,其中不乏對精神患者的標籤、污名與他者化。
近年有群媒體工作者藉戲劇或報導,要帶人們理解精神疾病與社會的關係,反思正常/異常的二元思維。
《我們與惡的距離》裡的應思聰,為觀眾開了扇窗,提供對精神患者的新認識。而過去三年多,記者張子午同樣用文字,讓讀者對幾個重大案件有更深、更廣闊的認識。
主題:精神疾病與紀實寫作者(《成為一個新人:我們與精神疾病的距離》新書講座)
講者:張子午(作者、《報導者》記者)
日期:12月9日(一)
時間:18:30 - 19:30(18:00開放進場)
地點:臺大新聞所一樓103教室
報名方式:非本所師長或同學,請至下方表單填寫姓名與人數即可。
https://forms.gle/YnCqfa6XJQckFpj79